面对各种公权力主体有法不依,甚至适用法律违反法律等乱象,我们今天最经常听到的抱怨往往是:有法律不按法律办,要法律干什么,将法律制定、修改得那么完善有什么意义!?这虽然是愤激和片面的言论,但又确实反映了公权力组织有法不依等做法对法律生活的巨大危害。
然而,公司的员工们的意见并不一致。工会组织的产生源于工业革命,当时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赖以为生的农业涌入城市,为工厂雇主打工,工资低廉且工作环境极为恶劣。
应该说,中国工会的职能并没有随着经济改革的巨大变化而变,尤其不能适应外资、合资及私营企业发展的需要。工会的组成可以来自内部,也可以来自外部。看看你们老板所拥有的财富吧。早期的美国工会,只是一些地方行业工会,带有强烈的封建领地性质。此刻,女老板比任何人心里都清楚,尽管我只是个在课余时间来打工的学生,但我和其他雇员一样,手里也拥有那神圣的一票。
而欧美国家工会的性质是高度独立性和尖锐对立性。如果工会组织像目前的美国工会这样,主要成为公共部门雇员这些社会优势群体的利益代表,而对底层劳动者的迫切需求熟视无睹。另外,由于底层群体的人数巨大,其对社会公平分配、经济社会平衡发展的影响大,所以更不应该受到工会的忽视。
此后,又有一系列的劳工保护法案如雨后春笋而出,为美国工会的复兴铺平了道路。尽管美国工会曾在提升产业工人工资、改善工作环境上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一味强调保护自身利益、与企业进行非理性对抗,逐步阻碍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步伐。政府劳工监管机构、法院、民间仲裁机构等组织也纷纷担负起解决劳资纠纷的工作。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工业的各行业都成立工会。
显然,公共部门雇员无论在受教育、职业能力等方面总体上都比较强。参加工会属于集体行动。
总之,工会具有相当的政治影响力的社会群体,对美国现代产业关系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工会的存在需要一个适宜的土壤。而欧美国家工会的性质是高度独立性和尖锐对立性。他们更热衷于不择手段地发展工会组织,而不是维护工人正当权益。
早期的美国工会,只是一些地方行业工会,带有强烈的封建领地性质。工会在企业中往往成了摆设,对劳资矛盾的预防和化解显得束手无策。而在有工会组织的工厂,同样工作的待遇却是血汗工厂的3-4倍。你们所获得的收获(比如增加工资和福利等)将远远高于你们支付给本工会组织的会员费。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诞生的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UAW)是美国最大工会,拥有9亿美元的罢工基金,能够承担得起一场持续两个多月的罢工。
资本主义也在不断发展、演变,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其中有几位部门经理级别的雇员联想起自己多年来增长迟缓的经济境况,不免顾影自怜、横生妒恨。
美国纪者罗伯特.费奇(Robert Fitch)出版的《出卖团结:腐败如何毁害了劳工运动,削弱了美国的前程》一书中,批评了美国工会存在的问题,书中指斥工会体制本身有三大症状:腐败、分裂、孱弱。从目前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看来,一个存在于民主制度、司法独立和新闻媒体自由状态下的工会组织,方能发挥其正常和积极的作用。此刻,这位女老板表示出的与工会不共戴天的决心,其实也正是美国商界近几十年来对工会敌视态度的一个缩影。公司的老板是位女强人,身材似乎比很多男士还要高大魁梧,只见她每天忙忙碌碌,神情严肃,平时见到雇员们时表情极为冷淡。今天,美国工会的主要活动就是利用会员跨企业甚至跨行业的集体力量进行工资、福利和工作环境的谈判。女老板的强硬态度并不能中止即将举行的集体投票表决。
安迪•斯特恩从不隐瞒自己反对全球化、私募基金巨头以及华尔街权贵的观点。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某些工会组织与犯罪及黑社会组织勾结的丑闻被曝光,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工会的正面社会形象。
以19世纪30年代为例,女工在血汗工厂的纺纱厂里每天工作16-17个小时,但每周只能拿到不到4美元的工资,还常常因为迟到几分钟就被罚款,而任何抗议都会导致被解雇,至于克扣工资更是司空见惯。后来的日子里,我再次看到,女老板还是像过去那样在公司里忙来忙去,见到迎面走来的雇员时开始面无表情,严肃并冷淡。
简单寒暄后,他主动引入关于工会的话题。然而,公司的员工们的意见并不一致。
国家劳工关系法规定了工会的职能,即通过劳资双方集体谈判达成的劳动协议决定工人的工资、福利,这极大地提高了工会的地位和作用。细心观察后,人们不难发现,无论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或所有人,人们的相似之处远远多过不同之处。当企业主们在法制的约束下变得彬彬有礼和温文尔雅的时候,工会却膨胀为贪得无厌,无法无天的腐败机构。而眼下很多企业工会的实际情况是企业主不信任工会,员工也不信任工会。
他的畅销书《一个可操作的国家》(A Country That Works)长销不衰,对美国的工会运动颇具影响力。因此美国汽车工人每个小时值55美元(含福利制度),比在美国南部设厂的日本汽车企业高出25美元,生产著同样车型的中国工人则仅为每小时1.5美元。
他们派人来到这个距离芝加哥有两个小时左右车程的大学城里,其中一个主要目标就是策动这家公司的雇员们加入他们的工会组织。我惊奇地发现,在投票前的几天里,这位平时见到普通员工从来没有任何表情的女老板,每天站在公司大门前,用和善的微笑对雇员们迎来送往。
公司为这次投票表决活动专门搭建了一个绿色活动房屋。今天回想起来,在这个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这一选择显然是对自己生存能力的一次锻炼。
他们既无创新能力,亦无执行力,久而久之,工会本身的形象、地位和功能反而被削弱。最后,大家决定举行一次投票表决:按照多数人的意见来决定这件关系到集体利益的大事。美国工会的历史和现状与中国工会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中国不可能直接照搬。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是一种含有许多社会民主主义因素的社会,这个社会在工资福利、救济失业者、贫困者和劳工权益保护方面,甚至已经远远超过那些社会主义国家。
看看你们老板所拥有的财富吧。一、亲历一次美国工潮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美国伊利诺州大学法学院读书。
此时,包括她丈夫(时任伊利诺大学国际经济系教授)在内的亲朋好友纷纷出动,逐个找员工们谈心,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最后的结果,无非是迫使老板关门并解雇所有雇员。
他们向公司雇员们发出的诱惑是:如果你们加入我们的组织,我们将会代表你们和资方谈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孙中山)。